金石堂kingstone[殺戮的艱難 ]常常來閱讀保險/直銷銷售高手

商品網址
: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5860035497&RID=C8743600-u2712080613-v251444&actid=WISE 進入金石堂kingstone 官網

世上有一個特別的『禮物』,這個禮物會讓他的人生變得更快樂、更成功!可是這個禮物,只有他自己才找得到。金石堂kingstone[殺戮的艱難 ]有一天,年輕人決定暫時放下這一切,不再汲汲營營地盲目追尋,他才赫然發現,那份『禮物』,原來一直就在他的身邊……買一本金石堂kingstone[殺戮的艱難 ]常常來閱讀 你會發現好多 好多人原來有這麼多的思想不同的朋友將他們的想法 將它們的故事分享出來等你去發現金石堂kingstone[殺戮的艱難 ]網路評比 書評推薦好書 開箱文的推書 排行榜推薦 進入金石堂kingstone 官網

當下 就是一份禮物介紹更多的書給你 這本如何 金石堂金石堂kingstone[殺戮的艱難 ]有沒有發覺你你在追索的有沒有打開你內心的祕密花園來吧~挑一本好書 喝杯咖啡你要不要也來分享看完的感覺呢?金石堂kingstone[殺戮的艱難 ]新書舊書都是好書極品好金石堂金石堂kingstone來通通有 網友評比高金石堂kingstone[殺戮的艱難 ]介紹這本好書推薦金石堂超商取貨付款的推薦好閱讀一起讀 好書交換 交換好書更是一個好想法2015好書推薦 新年新氣象金石堂kingstone[殺戮的艱難 ]將這好書推薦心得也讓你周邊的好朋友分享如何?殺戮的艱難 商品網址: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5860035497&RID=C8743600-u2712080613-v251444&actid=WISE

商品訊息描述:














  • 《殺戮的艱難》

    桌上型電腦


    死刑是一種誘惑。
    有正義感的人,
    多少都曾經把死刑當作是一種實現正義的方式……


    我們心裡都有一把尺,衡量罪惡與正義。

    但是當我們執行了死刑,我們還能保住好人與壞人之間那一點點的差別嗎?

    始於法務部長王清峰下臺,2010年死刑議題自此開始延燒,媒體與大眾輿論在殺與不殺之間擺盪。作者張娟芬親身採訪死刑犯,讓大眾看見死囚在罪刑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並於此書回溯沸沸揚揚的2010年,剖析臺灣司法制度在執行死刑上尚存在的缺失與不健全,讓大家深思以暴制暴之下暗藏的問題。本書提供一個空間更寬廣的思考平臺,讓社會大眾能以更多元的角度來衡量生命的重量。

    本書分為三部分,開闢這個議題更寬廣的思考路徑:

    第一部 思考
    死刑議題不是非黑即白。它牽涉到深層的價值選擇,也牽動深刻的情緒。第一部分的三篇文章,都有著迴旋往復的辯證,如同舞蹈一般......。從作者自己的對死刑議題的深刻思考,到與一位只想知道何謂愛的真諦的死刑犯,作者讓我們看到死刑議題最不為知的一面,讓死刑與廢死之間的思考空間舒展開來。

    第二部 行動
    2010年是關鍵的一年,法務部長因堅決不執行死刑而下臺,國內死刑議題於是以前所未有的討論熱度浮上檯面:在這槍聲響起的時刻,作者不再有舞蹈一般的舒緩了,換上來的是與時間賽跑的急切......作者在一整年中,緊緊跟隨著一連串發燒的新聞議題的脈動與發展,寫出了一篇篇發人省思的文章。

    第三部 見證
    死刑令在下達之前,經過了哪些程序?是否每一個案子都真的被好好地對待?媒體是否有中立、如實地處理這些案件?司法制度與媒體,都是與民眾每日生活密不可分的角色,人民的生活受到司法制度的保障,一方面也受到媒體的觀點所影響。在對死刑思考的同時,作者也提供她的細膩觀察,把法律與媒體的現實呈現在我們面前。

    司法制度與媒體,都是與民眾每日生活密不可分的角色,人民的生活受到司法制度的保障,一方面也受到媒體的觀點所影響。影響一環扣著一環,作者細說了目前司法制度在執行死刑這件事上仍有的缺失,也透過豐富的資料蒐集,詳實剖析了媒體對死刑議題的觀點,讓社會大眾能看清媒體所建構出來的死刑輪廓,並對死刑的看法更加明確與清晰。















      張文貞(臺大法律系副教授)
      張妙如(作家)
      張鐵志(政治與文化評論人、新新聞週刊副總編輯)
      錢建榮(桃園地院法官)
      顏厥安(臺大法律系教授)
      蘇友辰(「蘇建和案」義務辯護律師)
      顧玉玲(社運工作者)
      顧立雄(民間司改會董事長、律師)
      聯合推薦

      「我們要讓殺人犯知道用殺來解決事情是錯的,但為什麼我們也用殺來解決他們?這本書值得你換另一個角度思考。」
      ──張妙如(作家)

      「民主化二十多年,我們太需要重新理解人權、正義與罪惡到底是什麼,太需要認真反思『人』的意義。尤其在『殺戮的艱難』之外,在臺灣還有『討論死刑的艱難』。還好,我們有娟芬一路堅定地用清晰的思考與動人的文字,跟我們說故事,講道理。」
      ──張鐵志(政治與文化評論人、新新聞週刊副總編輯)































      • 作者介紹






        張娟芬

        丹麥阿胡斯大學與德國漢堡大學聯合授與新聞學碩士。參與社會運動多年,因為蘇建和案的因緣,關注司法改革等人權議題。
        作品曾獲中國時報十大好書、聯合報年度選書、臺灣文學獎。現專職寫作,著有《姊妹戲牆》、《愛的自由式》、《無彩青春》、《走進泥巴國》等書。

















      殺戮的艱難-目錄導覽說明






      • 推薦序 〈不殺人難嗎?〉 李念祖律師
        自序

        第一部 理念
        殺戮的艱難
        繞著死刑走一圈
        我只願意為妳朗讀

        第二部 行動
        被害人保護與死刑爭議
        無罪推定原則不能讓步
        暫停死刑執行才能避免錯殺
        檢察官與法官犯錯,全民埋單?
        莫忘林瓊嘉!
        從制度面支持被害者家屬
        馬政府的聖經
        大法官的成長
        廢死聯盟致臺灣的公開信
        飄洋過海來看你
        從「受害者」到「反抗者」
        盧正你在嗎?
        湯英伸案的意義

        第三部 見證
        廢死釋憲的折返跑
        媒體的廢死觀點


        謝誌







      鍺鈦/鋼飾












      自序
      1


      曾經,我對死刑沒有定論。因為寫《無彩青春》,我認識了一些司改會的朋友,他們邀我去參加一個關於死刑的讀書會。我知道他們反對死刑,所以事先聲明:「我還沒決定喔。」他們說:「沒關係。」

      那時候他們叫做「替代死刑推動聯盟」,簡稱「替死聯盟」;讀書會,順理成章的叫做「替死讀書會」。

      有一次我們看《鐵案疑雲》。那電影是說幾個反死刑的運動者,密謀策劃了一件假的謀殺。凱文史貝西假裝姦殺了他的女性朋友,他們把犯案過程錄下來,證據也都齊全,果然被判死刑。執行了以後,錄影帶的另一部份才被寄到一位記者手上,原來那名女子是自殺的,凱文史貝西並不是兇手,但他已經被當作兇手處決了。真相是:那位女子已經癌癥末期,死期可待;而凱文史貝西因為被學生誣告而丟了教職、家庭破碎。這兩位反對死刑的戰友,各自有不想活的理由,遂把自己剩餘的生命捐出來,告訴大家「事情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樣」,而且等到你知道的時候,就已經來不及了。

      參加讀書會的人未必彼此熟識,但顯然大家都過得不錯,看了《鐵案疑雲》,人人面面相覷,「反死刑要反到那樣啊……???」我們發現我們都不願意「替死」,所以開玩笑扯來扯去,讀書會就改名叫做「怕死讀書會」了。

      「怕死讀書會」教了我很多事。我對死刑有疑問,但我對於反對死刑也有疑問;而「怕死讀書會」最難得的,就是提供一個友善而開闊的思考空間。沒有人催促我趕快選邊站,也沒有人責怪我怎麼政治不正確;大家就真的只是,把自己的感受與想法拋出來,互相聽一聽,自己想一想。在這樣的滋養與激盪中,我寫出這本文集裡的第一篇〈殺戮的艱難〉(2005年)。

      2
      寫了〈殺戮的艱難〉以後,更進階的問題冒出來了:理念歸理念,那現實呢?到底是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案子在臺灣被判死刑?我訪問了一個死刑犯人,寫成了這本文集的第二篇〈繞著死刑走一圈〉(2006年)。

      為什麼是鄧武功?我挑了他,只因為他不要協助,要死。我挑他也因為我不想刻意挑一個惡性特別重或特別輕的;就只是隨機地,挑一個。沒想到那訪談裡頭卻藏著某種很有力道的東西,我回來簡直下筆不能自休。我寫東西向來慢,通常要像擠牙膏一樣,而且還是那種根本已經用完了的牙膏。跟鄧武功談過以後卻竟然不是,想法奔騰流瀉而出,成為一個少見而珍貴的寫作體驗。

      我不認識他但是我卻很有感覺。大約是見證了一個人把他的人生弄壞了,如此真實。日後雖更深刻地感受到死刑議題的力道,但是這個力道的初體驗,是鄧武功。

      3
      這個訪談經驗,後來不時在文學作品中得到呼應,例如《為愛朗讀》。那是一個法律學者麥克與納粹戰犯韓娜之間的故事。麥克年少時巧遇中年女子韓娜並發展戀情,多年以後在法庭上,他赫然發現她曾經在納粹集中營裡擔任守衛。年輕的法律學者迷惘了,過去的愛戀他還記得,可是她怎麼能夠做出這麼冷血的事情呢?他在小說裡喃喃地獨白,他想要譴責她,卻也想要理解她,但這兩件事情互相衝突。

      這樣的兩難,我了解。我清楚的記得,當我想到死囚處境的艱困與孤寂時,我感到同情;但這個同情隨後受到理性的控管,我覺得如果我對罪犯有過量的同情,就是對於受害者的不敬。與《為愛朗讀》裡的麥克一樣,我想要尋找一種符合正義觀的方式去理解罪犯。不是不帶價值判斷;他們犯了罪殺了人,我面對他們的時候,不願意有一時半刻假裝沒有這回事。我帶著一定程度的價值判斷,但亦留存一定的空間,想知道他怎麼了。理解不是為他脫罪,不是為他申辯;是看看能不能在訪談中稍微靠近他一點,把他心裡深一點的感受表達出來。

      納粹罪犯韓娜最後誠心悔過,選擇自殺,然而她的醒悟,來自獲得知識啟蒙之後的內心譴責,而不是外加的重刑。這個故事犀利地呈現出刑罰與審判的有限性。於是我寫了〈我只願意為妳朗讀〉(2009年)。

      第一部分的三篇文章,都寫在死刑爭議爆發之前,而其論述形式,或多或少都有著迴旋往復的辯證,如同舞蹈一般。我覺得這個議題就該這樣談——它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選邊站的遊戲。死刑議題牽涉到深層的價值選擇、正義觀、人性論,也牽動深刻的情緒。討論死刑,需要比其他議題更大的思考空間,以及更長的醞釀時間。誠懇而開放的討論態度,更不可少。

      4
      2010年,對於廢死運動來說是天翻地覆的一年。第二部分的文章,就寫於這個巨變之中:在執行壓力高張的時刻、在名嘴喊殺的時刻、在槍聲響起的時刻、在釋憲不受理的時刻。這一系列短文明顯有著介入社會對話、影響公共政策的企圖;不再有舞蹈一般的舒緩了,倒常見與時間賽跑的急切。

      在2010之前,死刑始終是個冷門議題,廢死聯盟辦了兩屆「殺人影展」、出小冊子、在報紙上投書、做網站。這些與大眾對話的企圖,雖然一步一步地進行著,但還是淹沒在資訊的海洋裡。這種感覺,所有參與過社會運動的人應該都很熟悉:最草根的那些努力,是不會被看見的,因為媒體不會報導。

      2010年,死刑議題忽然像火山爆發一般炸開了。報紙頭版(甚至連續好幾個版)、電視新聞(每個小時,同一件事情說了又說)、談話性節目,都是死刑議題;大街小巷裡,隨便坐下來吃個飯,都會聽到隔桌在討論死刑。

      這個議題得到關注,我們求之不得;但是,關於死刑的討論空間,卻急速地壓縮。支持死刑的聲音是民意的主流,這並不意外,輿論偏向死刑也無可厚非;但是,臺灣現行的死刑制度還有很多缺失,媒體全不報導,社會大眾也不在意。令我擔憂的不只是媒體傳遞的片面訊息,更是臺灣社會全面保守化的趨向:一時之間,肅殺之氣已經淹過了喉嚨,我們得踮起腳尖才能勉強讓頭高過水面,而嚴寒已經使我們周身冰涼。

      在2010年,「慈悲」是罵人的話,意思是你假慈悲;「清高」的意思是「沽名釣譽」,「有愛心」的意思是愛心用錯地方,「高尚」的意思是假道學;「寬容」引來詛咒,「理想」引來訕笑。所有以前被重視的美德,現在都伴隨著唇邊的一抹不屑;「庶民」對國家的信任,也臻於頂點。

      2010年,因此成為這本文集的分水嶺。第一部份在山那頭,我是一個思考者:我提出對死刑的質疑,期待這樣的擾動可以促成讀者的進一步思考。我並不急於抵達某個思考的終點,也不以為我已經擁有終極的答案。第二部分在山這頭,我是一個行動者,我看到現行的死刑制度違背正義,但是執行卻已經箭在弦上;殺了一批以後,還打算殺下一批。作為一個民主政體裡的公民,我有無法迴避的道德義務,要大聲疾呼:慢點殺!

      5
      我還有第三個角色,就是記錄與見證。

      死刑的爭議,到了五月底大法官會議不受理廢死釋憲,差不多大勢底定。兵荒馬亂的忙了一場,我們有太多話來不及說,太多事情來不及解釋,日子就在搶救、搶救、搶救之中過去。我當初參與的「替死聯盟」,已經改名為「廢死聯盟」;我也從一個游離分子,變得越來越涉入。在廢死聯盟最被妖魔化的時刻,除了並肩作戰以外,實沒有別的選擇。謾罵攻訐,我們可以靜待群眾冷靜下來;但更多更根本的誤解,例如把聲請釋憲當作是「傲慢」、「不尊重民意」,則是需要釐清的大是大非。因此我寫〈廢死釋憲的折返跑〉,回顧廢死聯盟如何透過釋憲,提出對臺灣死刑制度的總體檢。

      媒體在這裡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我寫〈媒體的廢死觀點〉,用新聞學的「框架理論」來分析,這段時間媒體報導著重什麼、忽略什麼。這兩篇長文,寫於死刑風波稍歇之時,細細記錄廢死運動的足跡,以為歷史見證。這是文集的第三部分。

      新聞淡了,成為歷史。但是曾經燃燒的生命,不會只留下灰燼。2010是轟轟烈烈的一年,或許您我都曾經隨著媒體的激情報導,而情緒起伏。於年末出版這一冊小書,不只是要留住燃燒時發出的光與熱,更希望臺灣社會對死刑的思考不要停滯。

      對於一個嚮往正義的人,死刑多少構成一種誘惑。如果您還沒決定要支持還是反對死刑,如果您心裡還是有七個支持與八個反對死刑的理由,老實說,我覺得很正常。但是下次輿論又喊殺的時候,我們至少可以,停下來,想一想 。



















      1.湯英伸還是王文孝?



      出了《無彩青春》以後,第一場演講就有人問我:「妳對死刑有什麼看法?」我心裡「唉呀」一聲,感覺好像作業還沒寫完,就被老師點到名了。



      提問的確實是一位老師。那是一個為國中國小老師舉辦的人權營。



      我知道反對死刑才是政治正確的。先進國家都已經不執行或正式廢除了死刑,而且我認同的多數社運人士都這麼主張。理由之一是:許多死刑其實是誤判。理由之二是:生命無價,不能以任何理由剝奪。理由之三是:將人處死只是無意義的報復,使人悔悟豈不更好。理由之四是:犯罪有那麼多遠因、近因,為什麼罪責卻僅由罪犯承擔?理由之五是:死刑並未嚇阻犯罪,更沒有解決問題。理由之六是……。



      一定還可以繼續列下去的,但是我想了想,抬起頭來對「老師」說:「我不知道。」



      有一些時刻我是希望有死刑的。有一個朋友借我一本古怪的攝影集。或者說,是一本照片簿子。那是五○年代的一個美國警探,不知為什麼蒐集了好多死亡照片,做成一本剪貼簿,裡面全是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死像。上吊的,開槍自殺的,生怪病死的。當然也有很多被謀殺的。



      每一幀照片旁邊,怪警探會用老式打字機註記簡單的案情。有幾張照片看過就不會忘記。其一是一個女人被大卸八塊,手臂從關節處裁下來、胸腹中間整個剖開、陰部被割下、鼠蹊與膝關節處都切開了。兇手是個廚師,典型「傑克開膛手」那種恨女人、殺妓女的犯案手法。其二是一個亞裔女人的臉部特寫,右眼還睜著,左眼及以上的頭殼已經被打爛了。兇手是她先生。其三是一個女人肚破腸流、面目全非。警探的註記說明,她先生因懷疑她不忠,當著她母親的面殺她,她尚未死絕,他便已動手分屍,並用絞肉機重擊她的臉。



      我得很努力才能提醒自己:年代久遠,當初的辦案技術想必粗糙,裡面應該有很多「兇手」其實也是被冤枉的。即使如此,看到那些嫌犯無罪開釋的案子,我還是感到餘怒未消。我從來沒有這麼期待死刑。



      有一些時刻,我找不到理由說:「不要處死刑」。例如,就說王文孝吧。看過了吳銘漢夫婦命案的現場照片,也看過他們的頭顱骨,那刀痕,下手的力道,歷歷在目。我自問,假如王文孝還沒執行死刑,那我會怎麼說?殺?不殺?



      王文孝是個沒人疼愛的小孩,關於他的悲劇,想必在血案發生之前很久很久就已經開始了。他被槍決以後,他的父親甚至拒絕收屍。我對於他的人生未必沒有同情,但是我也想到他最後所寫的那份覆判狀。先前他至少承認他是主謀、他提議去吳銘漢家偷東西;在覆判狀裡他忽然改口說蘇建和才是主謀,他只是「無意間」提供了作案地點。先前他至少承認他因為驚醒了吳銘漢,一時慌張便下手砍殺;現在他忽然改口說是吳銘漢先向他衝過來的,他只是為了自衛,所以希望改判「過失殺人」。



      王文孝沒有悔過。他殺死了人,還誣賴說是死者先動手;他沒有誠懇的面對自己的錯,沒有負起責任,對那些被他傷害的人,也沒有感到歉意。這怎麼原諒?



      得先有一句真誠的「對不起」,然後才可能有一聲寬容的「沒關係」。那叫做原諒。如果打人的人得意揚長而去,被打的人只敢對自己咕噥說:「就當作是被兒子打了」,那不叫原諒,那叫阿Q。當罪犯還在諉過卸責,我們要從何原諒起呢?



      我也記得湯英伸的案子,雖然已經快二十年了。原住民青年隻身到臺北找工作,職業介紹所讓他到洗衣店幫忙。他做了九天覺得太累,打算索回他的身份證與九天的工資,不幹了。結算工資時才發現薪水還不到職業介紹所承諾的一半,而且洗衣店老闆說,他可是付了仲介費給介紹所的,湯英伸才做九天,得賠償他的仲介費。算起來,湯英伸倒欠了一筆錢,所以老闆不肯還他身份證。兩人爭執、扭打,湯英伸隨手拿拔釘器重擊老闆,以及聞聲前來的老闆娘與小女兒。三個人都死了。



      湯英伸是個力爭上游的原住民青年,出身於部落裡受敬重的家族。他英俊,聰明,人緣好;會寫歌,彈吉他,撐竿跳。殺人是一時衝動的偶然,原漢的不義結構卻是存在已久的必然。這是一齣再典型的不過的悲劇,而湯英伸再貼切不過的詮釋了悲劇英雄的角色。



      他被判死刑。許多社會人士高呼「槍下留人」,但救援失敗。他的痛悔,現在看來仍然那麼真切:「我不奢望會得到法律什麼寬容的制裁?甚至那極惡毒的制裁,我也應當接受。」「一切後悔已經太遲了,但我仍然希望,在雙親的心目中,我仍是一個純潔的孩子。縱使這是全然不可能了。」



      湯英伸是死刑犯裡的模範生。王文孝則是死刑犯裡的不肖子。反對湯英伸的死刑大概是比較沒問題的,至少我反對;但我們反對王文孝的死刑嗎?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272


      出版地:臺灣
















      餐廚傢俱









      半暖時光(上下卷不分售)

      motorola手機型號



      半夏玉荷





      跟你扯不清(下)





      跟你扯不清(上)





      你和我的傾城時光 中





      你和我的傾城時光 上





      他來了,請閉眼 上





      你和我的傾城時光 下





      好久不見(簡體書)





      紈?世子妃6:定乾坤(上下冊)(簡體書)





      我賭 你愛我(簡體書)





      紈-世子妃5姻緣劫(上下冊)(簡體書)





      金石堂 金石堂網路書店 金石堂書局門市 金石堂網路書局 金石堂門市 金石堂書店 金石堂誠品網路書店金石堂書局 金石堂營業時間 金石堂網路書店歡迎您 買書 買書網 買書最便宜 金石堂 買書網博客來買書比價網 買書最便宜撿便宜57折 買書網站 買書 便宜 買書桌 買書比價 網路書局 網路書局博客來網路書局金石堂 網路書局比價 網路書局有哪些 網路書局買書 網路書局歡迎您特價65折愛書人區網路書局買書撿便宜57折 網路書局常用藥品手冊 網路書局 參考書 金石堂網路書店 金石堂網路書局金石堂網路 金石堂網路書店歡迎您 金石堂網路書局買書 金石堂網路書城 金石堂網路書店 運費金石堂網路書店歡迎您首頁 金石堂網路書店缺點 金石堂網路書店買書 好書推薦 好書推薦部落格好書推薦2014 好書推薦海 金石堂排行榜 金石堂排行 金石堂排行暢銷書 金石堂排行榜暢銷書金石堂排行榜書 金石堂排行書 金石堂排行板 金石堂排行榜書籍 金石堂排行榜下載金石堂排行榜雜誌 金石堂推薦書目書展 金石堂推薦書單 金石堂推薦書籍 金石堂推薦好書 金石堂推薦新書金石堂推薦小說 金石堂推薦書目 金石堂買書 金石堂買書要運費嗎 金石堂買書有打折嗎 金石堂買書可以退嗎金石堂買書折扣 金石堂買書打幾折 金石堂買書運費 金石堂買書流程 金石堂買書退貨 金石堂買書 退書金石堂超商取貨 金石堂超商退貨 金石堂超級商城 金石堂超商取貨付款 金石堂超商未取貨 金石堂超越車訊金石堂超商取貨時間 金石堂超商取貨期限 金石堂超取



    arrow
    arrow

    io0y8m4s4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